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簡介
苯丙氨酸解氨酶(PAD 對植物體的木質素、植保素、類黃酮、花青素等次生物質 的形成起重要的調節作用,且與植物的抗病作用有一定的關系。本實驗了解測定苯丙氨酸解 氨酶活性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
苯丙氨酸解氨酶是植物次生代謝中的一個關鍵酶。它催化 L-苯丙氨酸的脫氨 反應. 釋放氨而形成反式肉桂酸。根據產物反式肉桂酸在波長 290 nm 處吸光度的變化,可以 測定該酶的活性。
材料與儀器
1 . 材料:黃化水稻幼苗。
2. 試劑。0. 1 mol - L】硼酸緩沖液(pH 8. 8);0. 02 mol - L 1 L-苯丙氨酸:稱取 3.33 g L-苯丙氨酸溶于 1 000 mL 0. 1 mol?L"1 硼酸緩沖液(pH 8. 8);7 mmol - 統基乙醇硼酸 緩沖液:0. 11 mL 藐基乙醇用 0. 1 mol?L-1 硼酸緩沖液溶解,并定容至 200 mL;聚乙烯毗咯 烷酮(PVP)。
3 . 器材:冷凍高速離心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旋渦混合器,恒溫水浴鍋等。
步驟
1. 酶液制備:稱取黃化水稻幼苗 0.5 g, 先加 1.5 mL 預冷的提取液(即 7 mmol - L-1 蔬 基乙醇硼酸緩沖液)、過量的聚乙烯毗咯烷酮(PVPX 但不能太多,否則不易研磨)、少量石英 砂在冰浴下研磨成漿,再加 3.5 mL 預冷的提取液使其終體積為 5 mL。于 12 000 g 4°C 下離 心 15 min, 用吸管吸取上清液,即粗酶液。
2. 酶活測定:
反應液包括:①0.02 mol - L_1 L-苯丙氨酸 1 mL;
②0.1 mol - L 1 硼酸緩沖液(pH 8. 8)2 mL;
③0.1 mL 粗酶液。
(對照以 0. 1 mL 疏基乙醇緩沖液代替酶液)
反應液用渦旋混合器混勻后立即在 290 nm 處測起始吸光度值,并精確計時。(每一樣品 重復兩組)將測定后的各管于 30 °C 水浴保溫 30 min, 再于 290 nm 處測定各管的吸光度值。 本實驗以每 30 min 在波長 290 nm 處吸光度值增加 0. 01 所需酶量為 1 個單位(U)。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U - g '鮮重)= 3。min 2 就鷲 [X V
a A W X U. U1
式中 s 一測定時的酶液用量,mL;
V—酶液總體積,mL;
W—樣品重,g。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也可以 U ? mg" 1 蛋白表示. 蛋白質含量可用考馬斯亮藍 G-250 法 測定,以牛血清白蛋白作標準)。
注意事項
要求分光光度計有準確的波長。
常見問題
苯丙氨酸解氨酶與植物的抗病作用有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