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
1. 定義
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當攝入足夠量時,能通過改善宿主(如人體)的腸道菌群平衡,對健康產生有益作用。
2. 核心特征
活性:必須存活并定植于腸道。
足量:通常需每日攝入10^8 ~ 10^11CFU(菌落形成單位)。
菌株特異性:不同菌株的功效差異顯著(如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的特定亞種)。
3.常見益生菌種類
乳酸桿菌屬:如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用于酸奶、發酵食品,能夠緩解腹瀉、增強腸道屏障。
在瓊脂平板,37℃條件下,培養3天的鼠李糖乳桿菌
雙歧桿菌屬:如長雙岐桿菌亞種Bifidobacterium longum,用于母乳、發酵乳制品,能夠調節免疫、緩解便秘。
在瓊脂平板,37℃,厭氧條件下,培養2天的長雙岐桿菌
酵母菌屬:如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可作為益生菌的補充劑,能夠治療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鏈球菌屬:如嗜熱鏈球菌Steptococcus thermophilus,用于酸奶、奶酪,能夠輔助乳糖消化、抑制致病菌。
1.作用機制
1.1腸道菌群調節
競爭抑制:占據腸道黏附位點,抑制病原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
代謝產物:產短鏈脂肪酸(如丁酸),維持腸道酸性環境。
1.2免疫調節
激活腸道相關淋巴組織,促進免疫球蛋白A(IgA)分泌。
調節Th1/Th2平衡,減輕過敏反應(如濕疹)。
1.3腸道屏障保護
增強緊密連接蛋白表達,減少“腸漏“。
1.4代謝功能
分解難消化多糖(如膳食纖維),合成維生素(B族、維生素K)。
2.臨床應用
2.1胃腸道疾病
腹瀉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布拉氏酵母菌能減少發生率。
感染性腹瀉(如輪狀病毒):鼠李糖乳桿菌能縮短病程。
2.2免疫相關疾病
過敏:孕期補充益生菌可降低嬰兒濕疹風險。
自身免疫病:有研究顯示益生菌可能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炎癥性腸病。
2.3代謝健康
肥胖與糖尿病:部分菌株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心血管健康:降解膽汁酸,降低膽固醇。
3.來源與攝入方式
3.1食物
發酵乳制品:酸奶、奶酪(含活性菌株)。
發酵植物:泡菜、味噌、康普茶。
3.2益生菌補充劑
劑型:膠囊、粉劑、滴劑(需注意活菌保存條件)。
選擇要點
明確標注菌株名稱。
活菌數量≥10^9 CFU/劑量。
耐胃酸和膽汁(如包埋技術)。
安全性及注意事項
1.安全性及注意事項
1.1安全性
大多數益生菌對健康人群安全,但需注意:
免疫缺陷者:可能引發菌血癥。
重癥胰腺炎患者:避免使用。
1.2與抗生素聯用
服用抗生素后2小時再補充益生菌,避免被抗生素殺滅。
1.3存儲條件
部分需冷藏(如雙歧桿菌),部分可常溫保存(孢子型益生菌)。
2.小結
益生菌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增強免疫和代謝功能,成為維護健康的重要工具。選擇時需關注菌株特異性、活菌數量及臨床證據,合理用于腹瀉、過敏等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