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黃酮化合物含量的測定
簡介
通常我們把具有 C6-C3 C6 碳骨架結構的一類物質稱為類黃酮 (flavonoid) 化合 物,包括黃酮類 (flavones )、黃酮醇類 (flavonols )、黃烷酮類 (flavanones)、喳耳酮類 (chai- cones)、花色素昔類 (anthocyanins) 等,這類化合物廣泛分布于植物的各個器官中,與植物的 生長和發育都有關系,近年人們還發現它們也是對人類健康非常有益的物質。
原理
植物黃酮化合物含量的測定的基本原理是類黃酮化合物在植物中大都以糖昔的形式存在,所以在提取過程中應防止植物 自身的酸性引起糖昔水解,提取時可加入少許 CaCO3 以避免之。提取時可根據化合物的性 質來選擇溶劑,醇類適用于糖昔類及含有多個羥基的化合物,如果化合物的甲基化程度高或 為非糖昔型,則用乙醍較合適。測定黃酮化合物含量可直接使用分光光度法,利用黃酮類化 合物結構上的酚羥基及其還原性特征進行顯色,在特定波長下測定黃酮類化合物。常用的顯 色試劑有 A1(NO3)3、A1CL 等金屬鹽,AF+可與黃酮類化合物分子中羥基反應生成有色金屬 絡合物。
材料與儀器
材料: 柑橘類水果、銀杏葉片、荷葉等。
器材:分光光度計,電子天平,烘箱,水浴鍋,索氏抽提器,分液漏斗。
試劑:
①70% 乙醇乙醍
②5% NaNO2 溶液
③10% A1(NO3)3 溶液
④4% NaOH 溶液
⑤CaCO3,100 昭?mL^蘆丁溶液 (10 mg 蘆丁用 70% 乙醇定容至 100 mL)。
步驟
植物黃酮化合物含量的測定的基本過程可分為如下幾步:
1. 繪制標準曲線:將蘆丁溶液用 70% 乙醇稀釋成 0、5、10、15、20、25、30、35、40、45、50 昭? mL"1,各吸取 1 mL 于試管中,加 70% 乙醇 1 mL, 加入 0. 3 mL 5% NaNO2 溶液,6 min 后加 入 0.3 mL 10% A1(NO3)3 溶液,6 min 后再加入 2 mL 4% NaOH 溶液使混合液澄清, 10 min 后于分光光度計波長 510 nm 處測定 OD 值。繪制質量濃度-OD 值標準曲線。
2. 黃酮的提取: 取銀杏 (或其他植物) 葉子 1 g 置于索氏抽提器中,加入 70% 乙醇 100 mL 及少許 CaCO3,抽提 6?8 h, 倒出提取液減壓濃縮蒸去乙醇。濃縮液于分液漏斗中用相同體 積的乙醍洗 2?3 次,以除去葉綠素及蠟紙等,然后用 70% 乙醇定容至 100 mL, 待測。另稱 取葉子 10 g 于 105 笆烘箱中烘至恒重,以測定水分含量。
3 . 提取液中總黃酮的測定:吸取樣品溶液 1 mL, 按上述同樣的步驟和方法測得吸光度 值,從標準曲線查得樣品中總黃酮 (以蘆丁表示) 的含量 (Mg- mL-1)。
4 . 結果計算
干葉中總黃銅含量(座-g7)=vxp
式中:V-l g 干葉制得的提取液體積,mL;
p 一提取液中測得的總黃酮含量- mL~l。
注意事項
1. 不同植物的黃酮化合物差異較大,提取可選用不同方法。
2. 如果選取的顯色試劑不同,測定波長需要重新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