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微生物及微生物5大共性
人類直到19世紀才真正認識微生物,其原因在于微生物個體過于微小、群體外貌不顯、種間雜居混生以及很難認識形態與其作用后果的關系。
直到顯微鏡的發明、滅菌技術的運用、純種分離和培養技術的建立,微生物才得以快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模式微生物以及總結了微生物的5大共性,這些研究結果對微生物的研究有著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什么是模式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的5大共性。
在生物研究中,經常會以模式生物作為研究對象,譬如魚類的研究中以斑馬魚作為模式生物。同樣的,在研究微生物中,也有模式微生物,它們是適用于研究和揭示生命活動基本規律的各種微生物代表。
在過去,釀酒酵母用于研究糖酵解的機制;脈孢菌用于研究基因與酶的關系;大腸桿菌用于研究突變和遺傳調控機制;肺炎雙球菌用于研究遺傳物質的本質;T偶數噬菌體和煙草花葉病毒用于研究生命的本質等等。
微生物5大共性
1、體積小,面積廣
這是微生物最基本的共性。
2、吸收多,轉化快
為微生物的高速生長和合成大量代謝產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質基礎,從而能夠使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類生產活動中發揮其超小型“活的工廠”的作用。
3、生長旺,繁殖快
能夠使科學研究周期大為縮短,空間減少,降低成本和效率提高。不過,在研究或生產過程中,出現微生物污染或病害微生物,將會帶來很大的損失或危害。
4、適應強,易變異
有益的變異能夠創造巨大的效益,譬如誘變育種可以提高各類抗生素生產菌的生產能力;有害的變異則帶來負面的影響,譬如耐藥菌的出現,使得抗生素的失去療效。
5、分布廣,種類多
微生物幾乎無處不在,在極端環境中(如火山、溫泉),依舊存在微生物,這使得為尋找微生物資源帶來便利,但也意味著有害微生物廣泛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