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雙歧桿菌
1. 概述
嬰兒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 infantis 是革蘭氏陽性、嚴格厭氧的桿狀或分叉狀細菌,屬于雙歧桿菌屬 Bifidobacterium。
它是人類(尤其是母乳喂養嬰兒)腸道中的 優勢益生菌,占嬰兒腸道菌群的60%以上。
該菌通過發酵母乳中的低聚糖(如HMO,人乳寡糖)產生短鏈脂肪酸(如乙酸、乳酸),維持腸道酸性環境,抑制病原菌定植,并促進免疫系統發育。
2. 分類學地位
域:細菌域 Bacteria
門:放線菌門 Actinobacteria
綱:放線菌綱 Actinobacteria
目:雙歧桿菌目 Bifidobacteriales
科:雙歧桿菌科 Bifidobacteriaceae
屬:雙歧桿菌屬 Bifidobacterium
種:嬰兒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 infantis
3. 培養特性
氧氣需求:嚴格厭氧,但對微氧環境有一定耐受性(需含5%-10% CO?的厭氧罐)。
培養基
MRS瓊脂(含半胱氨酸):菌落呈乳白色、凸起、邊緣光滑,直徑1-3 mm。
選擇性培養基(如雙歧桿菌選擇性瓊脂):添加抗生素(如莫匹羅星)抑制雜菌。
代謝特征
專性發酵碳水化合物(如乳糖、低聚糖),代謝終產物為乙酸和乳酸(摩爾比3:2)。
最適生長溫度37°C,pH 5.5-7.0。
1.致病性
人類作用
益生功能
抑制致病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定植,預防腹瀉。
調節免疫應答,降低過敏和炎癥性腸病風險。
促進維生素(B族、K)合成及礦物質吸收。
潛在風險
罕見情況下,免疫功能嚴重缺陷患者可能發生菌血癥(與中心靜脈導管相關)。
動物作用
用于畜牧養殖(如幼畜益生菌添加劑),改善腸道健康及生長性能。
2.實驗室診斷
樣本來源:糞便(需厭氧保存)、母乳或益生菌制劑。
檢測方法
選擇性培養:MRS瓊脂厭氧培養48-72小時,結合革蘭染色(典型分叉桿菌形態)。
分子鑒定
16S rRNA基因測序或種特異性PCR(如靶向tuf或groEL基因)。
宏基因組測序(分析腸道菌群組成)。
代謝產物分析:HPLC檢測乙酸/乳酸比例。
3.臨床意義
嬰幼兒健康:母乳喂養兒腸道中豐度高,與降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風險相關。
疾病干預
治療抗生素相關性腹瀉、腸易激綜合征(IBS)。
輔助治療乳糖不耐受、濕疹等免疫相關疾病。
治療應用
益生菌制劑:常與乳桿菌(如Lactobacillus rhamnosus)聯用,劑量通常為10?-101? CFU/天。
合生元:搭配低聚糖(如低聚果糖)增強定植效果。
耐藥性
對多數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天然耐藥(細胞壁結構差異)。
對萬古霉素敏感,但臨床不推薦使用(因其為非致病菌)。
需避免與廣譜抗生素同時服用(以免益生菌被滅活)。
小結
嬰兒雙歧桿菌是腸道微生態的核心成員,具有顯著的益生功能。其應用需結合個體化菌株篩選和劑量優化,耐藥性管理側重于避免與抗生素沖突,而非治療耐藥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