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隱球菌
新生隱球菌是隱球菌屬中主要的人類病原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可引起肺、腦膜、皮膚等多部位感染。
01 生物學特性
新生隱球菌為酵母型真菌,外包一層由多糖組成的肥厚莢膜,一般染色法不著色,難以發現,故稱為隱球菌。新生隱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鴿糞中最多見。新生隱球菌無論在組織內或人工培養條件下均呈現圓形的酵母樣細胞,其外周有一層較厚的膠質樣莢膜,稱厚莢膜。
菌體直徑4 - 20μm,莢膜寬3 - 5μm,菌體內有一個或多個反光顆粒,為核結構,部分菌體可見出芽。新生隱球菌在沙保培養基和血瓊脂培養基上,于25℃和37℃均能生長,培養數日形成酵母型菌落,表面黏稠,初為乳白色,后轉變成橘黃色。此菌能分解尿素,可與假絲酵母菌區別。
02致病性
新生隱球菌的莢膜多糖是其主要的致病物質,可能與它能抑制機體免疫功能及增加免疫耐受性有關。動物試驗證明,無莢膜的突變株缺乏對小鼠的致病力,恢復產生莢膜能力后則可重獲致病力。莢膜多糖能抑制中性粒細胞的吞噬作用,削弱T細胞對其產生免疫應答等。
新生隱球菌一般為外源性感染,大量存在于鳥、鴿糞中,鴿子是重要傳染源,主要的入侵途徑是呼吸道,常引起肺部感染。新生隱球菌也可見于人體正常微生物群中,當機體免疫力低下時可發生內源性感染,如易發于白血病、艾滋病及糖尿病患者。
新生隱球菌還可以從肺部經血行播散至其他部位,最易侵犯中樞神經系統,主要引起腦膜的亞急性和慢性感染,死亡率高,尚可播散至皮膚、黏膜、骨和內臟器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