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色葡萄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在分類學中的地位:
域:細菌域(界)(Bacteria)
門:厚壁菌門(Firmicutes)
綱:芽孢桿菌綱(Bacilli)
目:芽孢桿菌目(Bacillales)
科:葡萄球菌科(Staphylococcaceae)
屬: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
1.菌落形態特征
1.1顏色
典型菌落為金黃色(因產生類胡蘿卜素),但某些菌株可能呈白色、奶油色或無色。
1.2形狀
圓形、光滑、凸起,邊緣整齊。
1.3溶血性
在血瓊脂平板上常呈現β-溶血(完全溶血,透明溶血環)。
1.4其他培養基特征
普通瓊脂平板:菌落較小,顏色可能較淺。
高鹽培養基(如甘露醇鹽瓊脂):可生長,并可能分解甘露醇產酸(菌落周圍變黃)。
顯色培養基(如CHROMagar?):菌落呈粉紅色或紫色。
2.生理生化特征
2.1革蘭氏染色
陽性,球形或卵圓形,呈葡萄串狀排列。
2.2氧化酶
陰性。
2.3過氧化氫酶(觸酶)
陽性(與鏈球菌區分的關鍵)。
2.4凝固酶
陽性(血漿凝固酶試驗,是鑒定致病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標)。
2.5發酵特性
可發酵葡萄糖、甘露醇產酸(需氧條件下)。
不發酵乳糖、山梨醇。
2.6耐鹽性
可在6.5% NaCl環境中生長。
2.7其他特征
耐熱核酸酶(DNA酶)陽性。
耐β-內酰胺酶(部分菌株產生,導致青霉素耐藥)。
兼性厭氧,最適生長溫度37℃。
檢測方法及臨床意義
1.藥敏檢測方法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敏感性檢測對臨床治療至關重要,尤其針對耐藥菌株(如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常用方法包括:
1.1紙片擴散法(Kirby-Bauer法)
將含抗生素的紙片貼在接種菌液的瓊脂平板上,孵育后測量抑菌圈直徑,根據CLSI(臨床實驗室標準協會)標準判斷敏感度。
1.2稀釋法(MIC測定)
測定最低抑菌濃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通過肉湯或瓊脂稀釋法確定抑制細菌生長的最低藥物濃度。
1.3自動化藥敏系統
如生物梅里埃的VITEK 2、BD Phoenix等儀器,能夠快速檢測多種抗生素的敏感性。
1.4分子檢測
PCR檢測耐藥基因:如檢測mecA基因(介導甲氧西林耐藥)、van基因(萬古霉素耐藥)。
基因分型:用于追蹤院內感染或流行病學調查。
1.5苯唑西林/頭孢西丁篩選試驗
使用含苯唑西林或頭孢西丁的瓊脂平板,檢測MRSA(生長表明耐藥)。
2.臨床意義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常見的機會致病菌,可引起皮膚感染、肺炎、敗血癥及毒素相關疾病(如中毒性休克綜合征)。耐藥問題(如MRSA、VRSA)使其治療極具挑戰性,藥敏檢測是指導合理用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