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電子顯微鏡
原理
電子槍發射出的熱電子,在加速電壓作用下,形成高速電子流,經聚光鏡和物鏡的作用形成一極細的電子束,掃描于標本表面。入射電子與標本中的原子相互作用產生二次電子,二次電子的數量和每個電子的能量隨標本表面形狀及元素成分的不同而變化。二次電子被接收并經過放大,即可在熒光屏上顯現出被放大的標本表面圖像。
材料與儀器
家兔
掃描電子顯微鏡 超薄切片機 解剖鏡 震蕩器 恒溫箱 干燥器 離子鍍膜機 單面刀片 銅網 解剖器材
乙醚 戊二醛 二甲砷酸鈉緩沖液 鋨酸 乙醇 丙酮 環氧樹脂包埋劑 醋酸鈾染液 檸檬酸鉛染液 單寧酸 乙酸異戊脂
步驟
一、取材
1. 麻醉家兔,解剖暴露支氣管,用刃器切取小段支氣管,剖開。
2. 再切取2x5 mm 大小的一塊管壁,保護要觀察的內表面(即粘膜面),并用緩沖液或生理鹽水清洗二次。
3. 如粘膜表面有較多粘液時,可用胰酶溶液消化,再清洗。
二、固定
1. 把標本迅速投入固定液中,其固定程序與透射電鏡標本同。
三、導電處理
1. 把經鋨酸固定的標本清洗后放入2%單寧酸中處理10分鐘。
2. 再用雙蒸水清洗3次,然后放入1%鋨酸中處理30分鐘。
四、脫水
1. 把用雙蒸水洗過的標本依次放入30%、50%、70%、80%、90%、95%、100%乙醇中脫水各10分鐘。
2. 然后將標本移入乙酸異戊酯中,置換出乙醇。
五、臨界點干燥
1. 臨界點干燥是掃描電鏡標本制備的一種重要干燥方法,它能消除表面張力,使標本在干燥過程中不損傷、不變形。
2. 將標本置入臨界點千燥器的密閉標本室中,打開進氣閥門,充入液體CO2,其量不少于標本室容積的2/3。
3. 關閉開關,并升溫使達到臨界狀態(31.4℃,72.8大氣壓),此時液態與氣態界面消失。
4. 加溫過程中溫度可達40℃,標本室內壓力可達80~120大氣壓,然后緩慢放氣,放氣時間不應少于2小時。
六、鍍膜
1. 把干燥的標本用導電膠固定在標本臺上(注意觀察面向上),把標本臺放在離子鍍膜機陽極載臺上。
2. 在低真空下(0.1 Torr)加高電壓(1 000~1 200伏)使陰極(金靶)與陽極間形成電場,把殘存的氣體分子電離,陽離子打向金靶,金原子濺射出來落在標本表面,形成一層金膜。
3. 這不僅保存了組織表面形態,而且電子束射到標本上容易激發二次電子,并有良好的導電性能,可產生質量好的圖像。
七、觀察支氣管纖毛上皮的表面立體超微結構
1. 支氣管纖毛上皮表面結構:支氣管粘膜表面有許多纖毛,纖毛排列密集,是由纖毛細胞頂端發出的,在纖毛間可見有杯狀細胞,在杯狀細胞的表面有長短不一的微絨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