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炎雙球菌
腦膜炎雙球菌(又稱腦膜炎奈瑟菌或腦脊髓膜炎雙球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雙球菌,因其常導致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而備受關注。
01 形態結構
腦膜炎雙球菌呈腎形或豆形,成雙排列,兩菌接觸面平坦或略向內陷,直徑約為0.6~0.8μm。新分離的菌株大多有莢膜和菌毛,這些結構有助于細菌抵抗宿主的吞噬作用并增強侵襲力。
腦膜炎雙球菌無鞭毛,不形成芽孢,專性需氧,營養要求高,最常用的培養基是巧克力色培養基。
02傳播途徑
腦膜炎雙球菌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如患者在說話、咳嗽時釋放出的飛沫中可能含有該病菌。密切接觸被污染的物品,如毛巾、床單等,也可能導致病菌通過皮膚黏膜進入體內,從而引起感染。
在極少數情況下,還可能通過血液傳播。
03致病機制
腦膜炎雙球菌具有較強的致病性,能侵入血液和腦脊液,產生內毒素,引起炎癥反應。
當細菌進入腦脊液后,數量迅速增加并大量繁殖,導致腦脊液變得渾濁,其中的白細胞數量顯著增加,而糖含量則明顯下降。
04預防
注重個人衛生,勤洗手非常重要。接觸公共物品后,用肥皂和流動水仔細清洗,能清除病菌。做好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后漱口,減少細菌入口的機會。
增強自身免疫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飲食上確保攝入充足營養,多吃蔬菜水果、優質蛋白。適量運動,每周進行一定時間的有氧活動。還要保證充足睡眠,讓身體能夠有效抵抗病菌入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