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細胞的染色實驗-Feulgen染色法
原理
此染色法為Feulgen早在1924年提出的一種鑒別細胞中DNA的組織化學方法。細胞中的DNA在60 ℃用1 N HCl酸解離脫氧核糖核酸,使嘌呤堿基與糖苷犍破壞,嘌呤堿脫掉,脫氧核糖的中的醛基游離;醛基能與Schiff試劑相結合,形成一種紫色的復合物。
本方法中酸的離解根重要,若溫度過低、或酸度不夠,醛基暴露不充分,染色會過淺;反之,酸解過分,能導致DNA完全解聚,而染色體的染色反應減弱。細胞中RNA對酸比較穩定,醛基難游離,不被著色,為DNA特異性染色的原因。
材料與儀器
HCl Schiff 亞硫酸鈉 品紅
棕色瓶
步驟
1. 單層蓋片法培養細胞,Carnoy或醋酸/甲醇固定20 分鐘;
2. 投入1 N HCl 1~2 分鐘(室溫);
3. 投入1 N HCl 8~10 分鐘(60 ℃);
4. 投入Schiff劑中染色1~5 小時(10 ℃暗處);
5. 漂洗液洗2 次,每次2 分鐘;
6. 蒸餾水漂洗2 次,每次3 分鐘;
7. 脫水
75 %→100 %酒精;
8. 透明
二甲苯2 次,每次3 分鐘;
9. 封片
把蓋片置于載物片上(細胞面向上),滴樹膠少許,再加較大蓋片覆蓋;
10. 蓋片上加微型重物加壓,置數日,樹膠干后觀察。
鏡下觀察可見,細胞核染成粉紅色至紫紅色,胞質無色(為觀察DNA,胞質可不必復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