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級膽汁酸的生成及膽汁酸的腸肝循環
隨膽汁流入腸腔的初級膽汁酸在協助脂類物質消化吸收的同時,在小腸下段及大腸受腸道細菌作用,一部分被水解、脫去7α 羥基,轉變為次級膽汁酸。(圖11-7)在合成次級膽汁酸的過程,可產生少量熊脫氧膽酸,它和鵝脫氧膽酸均具有溶解 膽結石 的作用。
腸道中的各種膽汁酸平均有95%被腸壁重吸收,其余的隨糞便排出。膽汁酸的重吸收主要有兩種方式:
①結合型膽汁酸在回腸部位主動重吸收。
②游離型膽汁酸在小腸各部及大腸被動重吸收。膽汁酸的重吸收主要依靠主動重吸收方式。石膽酸主要以游離型存在,故大部分不被吸收而排出。正常人每日從糞便排出的膽汁酸約0.4-0.6克。
由腸道重吸收的膽汁酸(包括初級和次級膽汁酸;結合型和游離型膽汁酸)均由門靜脈進入肝臟,在肝臟中游離型膽汁酸再轉變為結合型膽汁酸,再隨膽汁排入腸腔。此過程稱為“膽汁酸的腸肝循環”(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of bile acid),(圖11-8)。
膽汁酸腸肝循環的生理意義在于使有限的膽汁酸重復利用,促進脂類的消化與吸收。正常人體肝臟內膽汁酸池不過3-5克,而維持脂類物質消化吸收,需要肝臟每天合成16-32克,依靠膽汁酸的腸肝循環可彌補膽汁酸的合成不足。每次飯后可以進行2-4次腸肝循環,使有限的膽汁酸池能夠發揮最大限度的乳化作用,以維持脂類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進行。若腸肝循環被破壞,如腹瀉或回腸大部切除,則膽汁酸不能重復利用。此時,一方面影響脂類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膽汁中膽固醇含量相對增高,處于飽和狀態,極易形成膽固醇結石。
北京天優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官網:http://www.dhfpump.com/
服務熱線:400-860-6160
聯系電話/微信:13718308763
QQ:2136615612 3317607072
E-mail:Tianyoubzwz@163.com